news

比體重更可怕的「內臟脂肪」

比體重更可怕的「內臟脂肪」
營養師週報
2022 - 01 - 18

比體重更可怕的「內臟脂肪」

#不敢量體重!」現代生活精製美食選擇多,人人聞「重」色變。
-
現在的電子體重計上數字超複雜,除了「體重」以外,其他數字代表什麼大家幾乎都一知半解;最常聽到的大概就是 #BMI#體脂肪,內臟脂肪、#骨骼肌率#體年齡#基礎代謝率……等等,今天就來跟大家聊一下,最常被忽略與誤解的一項指標──#內臟脂肪
-
人體的脂肪粗略來說分為兩種,分別是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,內臟脂肪顧名思義就是包覆或囤積在腸、胃、胰臟、肝臟等器官的脂肪,大部份會集中在腹腔內臟附近,與許多慢性疾病息息相關,其實馬虎不得。
-
通常營養師會用「#外觀」先來目測一下這個是否內臟脂肪過高,也就是觀察這個人的肚腩。#大部分小腹比較凸出的多是內臟脂肪含量比較高的,但也有一部分「隱性肥胖」的人不會有明顯的外觀特徵,這就是有潛在風險的「#泡芙人」。
-
一般成人正常內臟脂肪指數大約落在1~9,10~14就是肥胖,15以上就真的很危險了;營養師通常會嚴格要求這一類朋友們嚴格管控自己的飲食與作息,不然幾乎百分之百會有健康的危害。
如果家裡體重計沒有測量內臟脂肪的功能,這裡David提供2個最簡單粗略的檢測方法:拿出皮尺,‍♂️成年男性腰圍>90CM、‍♀️女性腰圍>80CM;或是用腰圍÷臀圍,‍♂️成年男性腰臀比例>0.9、‍♀女性>0.8,只要符合以上條件,就可算是高內臟脂肪的高危險群。
在這裡提供有效改善高內臟脂肪的飲食指標
白飯,麵條等,可多吃原型澱粉類,糙米、馬鈴薯、地瓜等
✅#少吃精緻糖(甜食與含糖飲料)
精緻糖容易快速形成脂肪,囤積在體內
盡量選擇好的油脂類,不要超標攝取
深色蔬菜,不要只吃葉菜,根莖葉也要吃,補充膳食纖維
最後還是要提醒各位,除了飲食外,#持續且適度的有氧運動更是不可少,害怕辛苦的人,到了一定的年紀肯定會更加倍痛苦的喔。
趕快轉發這篇文章給你愛的她或他吧!如果他有大肚腩的話……